高水平论文专著(2019年前)
序号 | 论文名称 | 第一 作者 | 发表年月 | 发表刊物名称 | 收录 类型 | 备注 |
1 | 走向共生的民族文化发展与教育选择 | 孙杰远 | 201209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2 | 聚焦于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探析 | 杨茂庆 | 201212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3 | 学习生活质量:学生发展的本质与路径 | 唐荣德 | 201211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 |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与教育场域 | 孙杰远 | 201312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5 | 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及其改进 | 孙杰远 | 201506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6 | 广西作为国家战略支点的教育支撑问题研究 | 孙杰远 | 201412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7 | 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演进路径与前沿热点问题 | 朱敬 | 201302 | 外语电化教学 | CSSCI | |
8 | MOOCs跨文化学习初探 | 朱敬 | 201511 | 电化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9 | 促进校际协作学习中的自律 | 谭姣连 | 201408 | 电化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10 | 解读美国《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》 | 罗双兰 | 201201 | 电化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11 | 美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| 杨茂庆 | 201511 | 中国特殊教育 | CSSCI | |
12 | 教育的偏离与匡正 | 孙杰远 | 201410 | 教育发展研究 | CSSCI | |
13 | 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—以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学学科为例 | 陈闻 | 201212 |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| CSSCI | |
14 | 信息化视角下的教学知识工程化——兼议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标准及其实施 | 朱敬 | 201407 | 现代教育技术 | CSSCI | |
15 | 儿童的重复行为:正常与异常的辨析 | 莫秀锋 | 201404 | 中国特殊教育 | CSSCI | |
16 | 大学公共性实现:政府与市场的力量——从“达特茅斯学院案”和“灯塔制度”谈开去 | 高金岭 | 201302 | 教育学报 | CSSCI | |
17 | 民国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历史考察 | 李红惠 | 201506 | 现代大学教育 | CSSCI | |
18 | 新中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知识量的演变及启示 | 叶蓓蓓 | 201412 | 课程·教材·教法 | CSSCI | |
19 | 数学认识信念:影响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变量 | 唐剑岚 | 201406 | 课程·教材·教法 | CSSCI | |
20 | 比较教育学理论选择:意义及可能 | 杨茂庆 | 201504 | 外国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21 | 基于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的科学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分析 | 曾平飞 | 201205 | 全球教育展望 | CSSCI | |
22 | 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| 杨茂庆 | 201404 | 外国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23 | 教师的文化气质与养成 | 孙杰远 | 201212 |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| CSSCI | |
24 | 创新型教师培养与教师教育创新 | 王枬 | 201209 | 国家教育行政治院学报 | CSSCI | |
25 | “庙堂教育学”与“民间教育学”的整合 | 王彦 | 201206 | 国家教育行政治院学报 | CSSCI | |
26 | 自我统整: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| 梁燕玲 | 201208 | 国家教育行政治院学报 | CSSCI | |
27 | “云时代”的文化范式与教育变革 | 孙杰远 | 201411 |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| CSSCI | |
28 | “生命·实践”教育学派的回归与突破 | 王枬 | 201503 | 教育科学 | CSSCI | |
29 | 边境村落中的国门学校——广西大新县硕龙镇L小学国民教育研究 | 王枬 | 201301 | 西北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CSSCI | |
30 | 略论全球化中的文化变势 | 高金岭 | 201312 | 学术论坛 | CSSCI | |
31 | 新方块壮字与“云时代”壮族文化传承的适切性研究 | 杨丽萍 | 201402 | 民族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32 | 基于复杂性思维的民族地区新课改复杂性之探讨 | 蒋士会 | 201401 | 民族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33 | 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与推进路径——基于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》的解读 | 杨丽萍 | 201504 |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 | CSSCI | |
34 | 壮族栖居空间的变迁与文化传习机制的重构 | 杨丽萍 | 201303 |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| CSSCI | |
35 | 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研究 | 王枬 | 201501 | 民族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36 | 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流动政策与实践研究 | 杨茂庆 | 201212 |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| CSSCI | |
37 | 美国高中课程国际化:内涵、特点与实现方式 | 杨茂庆 | 201312 |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| CSSCI | |
38 |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认同机理 | 李红惠 | 201601 | 复旦教育论坛 | CSSCI | |
39 | 侗、瑶民族的幸福感表征及其教育寓示 | 孙杰远 | 201610 | 社会科学家 | CSSCI | |
40 | 英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:影响因素与策略选择 | 杨茂庆 | 201611 | 全球教育展望 | CSSCI | |
41 | 加拿大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| 杨茂庆 | 201605 | 民族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2 | 论民族文化心理场及其教育意蕴 | 孙杰远 | 201612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3 | 论教师的仁爱之心 | 王枬 | 201608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4 | 论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心理场形塑 | 孙杰远 | 2017.11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5 | 理性的平衡: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变革的逻辑及操作指向 | 李广海 | 2017.8 | 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6 |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 | 孙杰远 | 2017.10 | 教育科学研究 | CSSCI | |
47 | MOOCs跨文化学习需求层次论:文化身份的多元重构 | 朱敬 | 2017.7 |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48 |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| 林铭 | 2017.8 | 中国电化教育 | CSSCI | |
49 | 教学复杂性新论 | 蒋士会 | 2017.10 | 课程教材教法 | CSSCI | |
50 | Representing Spatial Layout According to Intrinsic Frames of Reference Limitations From Position Regularity and Instructions | 谢超香 | 2017 | Psychological Reports | SSCI | |
51 | 感恩对中班幼儿资源分配行为的影响 | 莫秀锋(通讯作者) | 2017.12 | 学前教育研究 | CSSCI | |
52 | 同伴接纳对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 | 莫秀锋(通讯作者) | 2017.11 | 心理与行为研究 | CSSCI | |
53 | 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认同逻辑与教育支持 |
孙杰远 |
2018.11 |
教育研究 |
CSSCI |
|
54 |
“双一流”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|
贺祖斌 |
2018.9 |
中国大学教学 |
CSSCI |
|
55 |
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: 时代需要与方略构想 |
马佳宏 |
2018.12 |
教育与经济 |
CSSCI |
|
56 |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亚非高等教育话语权的重构 |
马焕灵 |
2018.6 |
高校教育管理 |
CSSCI |
|
57 |
试论教育技术领域的“全纳”发展 |
朱敬 |
2018.8 |
现代教育技术 |
CSSCI |
|
58 |
21世纪澳大利亚农村学校师资保障: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|
杨茂庆 |
2018.6 |
教师教育研究 |
CSSCI |
|
59 |
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状况的实证分析——以广西H市为例 |
杨茂庆 |
2018.10 |
中国特殊教育 |
CSSCI |
|
60 |
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的关系 |
唐文清 |
2018.12 |
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|
CSSCI |
|
61 |
跨文化视角下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:一个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效应检验 |
常保瑞 |
2018.12 |
心理科学 |
CSSCI |
|
62 |
情绪表达矛盾一定会带来心理症状吗?文化规范的调节作用 |
常保瑞 |
2018.12 |
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(CSSCI集刊) |
CSSCI |
|
63 |
Hemispheric mPFC asymmetry in decision making under ambiguity and risk:An fNIRS study |
张姝玥(通讯作者) |
2018.9 |
Behayioural Brain Research |
SCI |
|
64 |
主客体双重基因响应与壮族文化传承的微观实践 |
杨丽萍 |
2018.2 |
广西民族研究 |
CSSCI |
|